长期以来,如何解决学生健康饮水问题一直是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关心的焦点。学生饮水好坏,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现在学生中存在很多不良饮水习惯及危害:
1.每日饮水量不足,以为吃要讲营养,而饮水只用来解渴,不渴就不用喝水。
2.水的质量太差,开水口感太差,而桶装水既贵还存在二次污染,不能确保学生安全、健康。
3.因水质无法保证,导致很多学生不爱喝水,而喜欢饮料,这样可能造成学生厌食与厌水,长期下去会造成学生营养缺乏,造成学生酸性体质,形成亚健康。
4.近年来,学生食物中毒频繁发生,据卫生部调查大多与饮水有关。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增强,健康饮水也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要主题。然而,关于少年儿童的饮水问题仍是关注盲区,尚未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为全面深入了解中国少年儿童成长相关议题,少儿果汁领导品牌果倍爽在2015年联合权威研究机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以及北京华通明略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针对7个城市28所学校的中小学生的饮食饮水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期为提高中小学生对科学饮食饮水的认识、改善中小学生饮食饮水的行为、培养合理的饮食饮水习惯提供对策建议。日前,三方联合发布了《中国少年儿童快乐成长指数之健康饮食报告》,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的饮水情况不容乐观,近七成的学生饮水量未达标。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体重要的组成成分。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指出,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可从食物中获得1000毫升的水,蛋白质、糖类和脂肪代谢可供给300毫升代谢水,除此之外,身体所需的约1200毫升的水必须以液态食物和白开水、饮料等形式来补充,才能保证体内水的平衡。而根据《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膳食指引》建议:中小学生每天应喝1200到1500毫升的水。
然而本次调查发现,中小学生普遍缺乏良好的饮水习惯和观念。良好的饮水习惯包括充足的饮水量、合理的饮水次数以及喝水的主动性和定时性。就饮水量来看,参考《北京市中小学生健康膳食指引》及中小学生对饮水量的感知,本次发布的报告采取保守标准,将1000毫升视为每日饮水量达标的下限。报告显示,只有不足一成(9.7%)学生每天喝水量达到1500毫升以上,每天喝水1001-1500毫升的比例为24.7%,二者合计34.4%,仅占总数的三分之一,近七成学生没有达到每日饮水标准。在饮水次数方面,本次报告按照一天应喝水六次以上为合理饮水次数的标准,近六成学生每天喝水在六次或以下,更有12.8%的学生喝水次数小于或等于三次,由此可见,大部分中小学生的饮水次数不足。至于喝水的定时性和主动性,有54.4%的中小学生只是在口渴了才喝水,只有36.6%每天固定时间喝水。同时,我们还发现,即便绝大多数中小学生具备较为科学的饮水观念,但他们对饮水的认知中也存在一些误区,其中有超过一成的学生认为“不渴就不用喝水。”
<编辑.陈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