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净水器品牌 >

遍地开花催热千亿资本 中国模式新添绿色引擎

在国际市场上,绿色债券出现于2007年,从2013年开始步入快车道。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共计发行160亿美元绿色债券,中国在其中贡献了一半份额,成为速度最快、最抢眼的角色。预计在强大债券市场和融资需求的支撑下,2020年之前中国绿色债券的年均规模估计将近3000亿元人民币。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央行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快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

自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以来,绿色金融也开始站到起飞的“风口”上。发展绿色金融,既是经济向绿色转型的重要支撑,也是当前解决产能和环境问题的重要抓手。

绿色金融又称环境金融、可持续金融,是指金融部门通过金融业务的运作及多样化的金融工具,如信贷、保险和证券等,实现环境的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改变了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环境保护的发展模式,在金融业务发展中强调对环境和生态资源的保护,并将其纳入评价标准体系之中,以保护生态环境。

无疑,在经历了一轮轮淘汰与整合之后,节能、环保、清洁能源、清洁交通等绿色产业正成为“中国模式”的接力者。

政府推动手段密集出台

自2015年将绿色金融提上议程以来,我国已在多个层面采取密集手段促进其发展。

“目前整个证券期货行业非常支持绿色发展。除了通常的股票、债券,我们也在考虑通过期货市场和私募股权市场来促进绿色发展。”作为会议的中方代表,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表示。

事实上,2015年以来,中国政府层面就已采取多项措施来促进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

2015年9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发布,提出要建立绿色金融体系,推广绿色信贷。

同年11月,中共中央首次将绿色金融列入五年规划纲要。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绿色金融工作组也于去年提出,要求建立现代化绿色金融体系。其中包括建立绿色股票指数、绿色评级机制、公共私营绿色基金,以及全国范围内的碳排放和排污权交易市场。

当年12月,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绿色债券市场,以完善绿色银行信贷。月底,国家发改委印发了《绿色债券发行指引》,进一步发挥企业债券融资对节能减排、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等方面的作用。至此,中国已成为首个就绿色债券发行发布指导意见的国家。

2016年1月,兴业银行首批获准落地境内首单100亿元绿色金融债。根据公开资料,有业界人士分析称,2016年我国有望发行3000亿元绿色债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

显然,中国绿色金融将为国际投资者带来巨大机遇。在中国绿色金融领域起领导作用的央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曾预计,在未来5年内,中国每年将在绿色行业投资至少3200亿美元。但以目前的财政收入来源,对该领域的覆盖水平尚未达到15%,社会资本仍有较大空间。

中国经济转型加速器

对此,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表示,预计在未来五年内,中国每年需要在投资约6000亿美元,是目前绿色投资水平的2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可持续金融项目联席主任谢孟哲称,中国财政资源只能满足10%—15%的绿色投资需求,这意味着大部分中国绿色投资将需要来自私营部门。

关于境外投资者购买中国绿色债券,谢孟哲表示中国刚刚向境外投资机构全面开放了银行间债券市场,但由于存在一些程序障碍,外国投资者购买中国债券的难度仍高于购买本国债券。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月24日发布公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依法注册成立的各类金融机构,上述金融机构依法合规面向客户发行的投资产品,以及养老基金、慈善基金、捐赠基金等中国人民银行认可的其他中长期机构投资者,均可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

谢孟哲指出,对外国投资者来说,购买中国在离岸市场发行的绿色债券更容易。2015年10月14日,中国农业银行在伦敦发行10亿美元绿色债券,承诺将投向清洁能源等绿色领域,获得亚洲和欧洲近140家投资机构的超额认购,其中3年期和5年期美元债券获4.2倍超额认购,人民币2年期债券获得8.2倍超额认购。

而从长期发展来看,中国绿色债券需要有规模、流动性、透明度和回报率。也就是说,回报率要较高,募集资金的用途要得以认证,市场要有流动性,对潜在风险的透明度高,且汇率风险水平较低,“否则,很快会打消国内外投资者投资的念头”。

问题依存 呼唤改革

虽然我国绿色债券发展迎来战略机遇期,发展规模有所扩大、发展模式逐步成熟,但依旧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路漫漫其修远兮。

“债券市场虽然发展迅猛,但监管方面依旧面临‘九龙治水’等问题。目前债券市场归属于3个国家部委主管,多头管理、标准不一,而且即便是上市的交易场所也并不统一。”业内人士梅兴保建议,必须把债券市场金融体制改革放在更为重要的位置,这样才有利于绿色金融体系的建立,尤其对于绿色债券、绿色产业基金的交易和良好发展更是大有裨益。

第三方认证机制的不成熟也是一大问题。目前,国外已有数家专门为绿色债券提供相关认证的第三方机构,而我国暂时只有中央财经大学气候与能源金融研究中心一家机构。

其次,要提高绿色债券相关的信息披露要求。“作为企业或银行机构,发行的绿色债券虽然声称是用于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但其到底将这些资金用于支持绿色产业的哪些具体方面,投资多少、产出多少,在哪些领域取得良好效果,这些方面不仅需要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更有必要让资本市场、投资者、监管层知晓。”深耕环保行业的杜征征说。

马骏近期也公开表示,发展绿色债券市场,未来仍有几个方面的工作需要金融机构的配合。一是培养绿色债券投资者,券商、保险公司、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人需要拥有懂得分析绿色债券投资价值的专业人士。二是要着力开展绿色债券指数的开发工作。未来我国会有越来越多的绿色债券,需要有一个绿色债券指数。指数可以作为一个产品,提供投资者包括个人在内的投资群体。三是要继续发展绿色基金,以期提供更多的股权融资

<编辑.陈众>
Tags: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