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卫生部近期公布对涉水产品的抽查结果,其中13种产品实际生产配方、工艺与批准不一致。国内净水设备市场的鱼龙混杂,让部分媒体感叹“一个重要原因是行业门槛过低,主要表现为行业内小企业林立,一些其他行业的大企业也蜂拥而至,盲目跨行业经营这也是我们面对市场经济中的某些乱象所倾向采用的一种观点,理由是小企业为了控制成本,不舍得在工艺、安全设备上投入,对质量监控也不严格。
小企业不如大企业让人放心,这种思想有着现实土壤。近些年,无论是见诸于报端还是电视镜头,赚昧心钱、做无良事的确实是以小企业和小作坊居多。大企业有着品牌长远发展的考虑,有所顾忌,不敢胡来。因此,专家们的呼吁也很简单,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把市场都交给大企业来做,这样消费者就踏实了。
但是,近年来我们也看到,知名企业和龙头企业也并不那么让人放心,味千拉面、肯德基……不也打着欺诈消费者的擦边球吗?因此,一个行业,不能简单地以大小区分好坏,不能说是因为门槛低、小企业太多所致。诚然,不讲诚信、不讲道德,挣钱“有今天没明天的”以小企业居多,但是谁放纵了这些小企业?
最后依然是说监管,为了进一步规范市场,早在2010年4月,《家用和类似用途饮水处理装置通用要求》和《家用和类似用途引用水处理内芯通用要求》两项国家标准发布。2011年4月,我国又正式施行了直饮机、家用和类似用途超滤净水机、家用和类似用途反渗透净水机3个水产品标准。
按理说,水家电标准不断完善,生产许可也较为严格,市场应该是风平浪静,能够让消费者放心选购。然而截至目前,仅有3项行业标准出台,2项国家标准处于报批状态,由于这些标准均为行业推荐性标准,因此家用净水行业亟待标准规范的状况仍未改变。从水家电市场的反应来看,这些标准实施后对消费者选购的积极影响并不大。
行业乱象频频,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出来监督,不同资质的厂商产品质量千差万别,甚至水处理设备一直都没有建立起完整的行业标准体系。如果行业长期没有具有公信力、可供企业统一执行的标准,容易导致市场概念混乱,这也是目前行业遇到的最现实的问题。对于很多概念,不仅企业自己说不清楚,消费者更是一头雾水。只有制定、宣传和实施更具效力且适用于多数企业的标准,才能使标准真正促进中国净水行业的升级,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为生产企业、经销商、广大消费者带来切实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编辑.陈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