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中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山因水而活,水因山而秀的说法”,这无疑表明了水作为园林要素之一,它的不可替代性。如果水质变差,那么对于园林的美观效果,大概也会适得其反。但是由于城市经济活动的加剧和城市的不断扩张,已经引发了一系列很多的问题。例如水体的环境容量和生态载力不堪重负,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等等。
面对这些情况,很多人也都在考虑相对应的策略,经过研究发现,有很多中国古典的园林,因为其远离城市的喧嚣,并且在很小的范围内堆山,叠石,凿池,很少受外界干扰,因而其水体经自身的净化就可保持水体的洁净。
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和密集的人口聚居方式出现,现代的水景园融汇了中西方文化,水面开阔、景观设置强调点睛之笔,更注重亲水理念。现在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水体中农药、化肥聚积,氮、磷等污染物超标,已严重影响水体业己存在的生态平衡。很多水体出现富营养化现象,水体由清变绿,由绿变黄,由黄变褐,甚至产生异味。所以现在很多景观水在造池理水前就考虑水质净化方案。
一、营养盐控制
控制水体营养盐浓度是传统的富营养化防治措施,它基于限制因子原理,以实验室藻类生长瓶法测定结果为依据,对于外源性污染采取截污、污水改道、污水除磷,对于内源性污染采取了清淤挖泥、营养盐钝化、底层暴气、稀释冲刷、调节湖水氮磷比、覆盖底部沉积物及絮凝沉降等一系列措施。不少通过控制氮和磷来防治富营养化的实践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成功结果,但是,这只能说明不能仅仅靠控制营养盐来防治湖泊富营养化,而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控制营养。
二、生物调控
生物调控作为营养盐控制的一种替补的手段,是通过重建生物部落的一个有利的响应,常常用来减少藻类的生物量,以此来保持水质清澈并提高生物的多样性。生物调控较典型的是用于小而浅的、相对封闭的湖泊系统,在浅水湖泊由于生物分布垂直空间差异较小,因而在一定时间内对某些浮游植物控制效果较好。
对于修复水生生态环境在当下来说自然是一件最不能被忽略的事情,下面我们看看有什么方法能够修复水生生态环境。
1、水边栽植物水边是水生态系统里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尽可能构建挺水植物多样性的环境。在种植方法上,一般可以直接栽在河边的滩地上、斜坡上,也可栽在盆、缸及竹木框之类的容器做成的定床上;直立式防汛墙的下面,在不影响河道断面的基础上,利用河底淤泥在墙边构筑一定宽度,并有斜坡的湿地带,创造挺水植物生长的条件。
2、水流多样化新的河道治理理念,要求在基本满足行洪需求的基础上,宜宽则宽、宜弯则弯、宜深则深、宜浅则浅,形成河道的多形态,水流的多样性。其作用有两条:一是水流的多样性,能够满足不同生物在不同阶段对水流的需要;二是河道的多形态、水流的多样性本身是水系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护坡上的草坪和灌木所起的作用很大:草坪和灌木与土壤形成的土壤生物体系,同样可以像两岸的树林与草坪一样,起到减少有机物对河道、湖泊的冲击和营养化程度的作用,有些灌木的根须还能够直接伸到水体中吸收水中的营养成分。
修复水生生态环境是一项非常严峻并且困难的工作,它所需要考虑的东西有很多,不仅要因地制宜,更要在保护当地水质的基础上进行修复改善,要符合科学的理论,同时也要讲究实效,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创造水边和水生环境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