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让我们回顾一下2015年,在多数家电产品如同股票一样全线飘绿的时候,净水机市场却牛气冲天。小米高调推出低价净水机,美的“突然袭击”大搞免装台式RO机,整个市场异常活跃;综合家电品牌格力,厨房电器品牌帅康、老板,互联网品牌联想,以及主打农村市场的四季沐歌等纷纷以新品杀入;另一方面,各种冠以互联网概念的“智能化“净水机亦纷纷登台亮相,一时间,大小品牌、各路资金、各式机器层出不穷,看上去,净水行业一片红火。
但是,整个2015年,我国净水设备零售总额仅200多亿,不及家电市场一个零头,虽说整体增长率达到40%以上,但销售超过10亿的品牌凤毛麟角。专家乐观地预测,未来5年,我国净水器市场规模将达千亿元,发展机遇空前良好。
然而,就像玫瑰花美丽却带着刺一样,看似美好热闹的背后存在诸多问题。从2005服务第一个净水品牌开始,近10年来智旗策划一直持续关注着国内外净水行业,根据多年的观察与多个品牌的实战操作,我们看到,整个净水行业在“碎片化“这个大时代背景下,确实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但是“净水”这辆车却该维修了,它有至少以下5点隐患:
1.普及不到位,消费者不买账。相比美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高达70%-90%的普及率,国内净水市场花了20多年时间,普及率仍不足5%,大量消费者甚至还不知道净水机。这其实是困扰净水企业的最大难题,一方面各类企业打了无数广告与推广,但另一方面消费者就是无动于衷。目前大多数品牌企业实则掩耳盗铃,不敢也无法正视这个现状。
2.政策不清晰,上下游皆没耐心。目前净水产品相关标准较为欠缺,企业进入的门槛很低,相当一部分企业并没有取得政府批文,擦边球满天飞,导致市场秩序混乱,产品质量良莠不齐,这不但让正规搞研发、搞生产的企业失去耐心,也让渠道商们很难看清市场,对产品、对行业失去信心和耐心。
3.竞争层次低,两极分化。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净水器企业有4000多家。多数是组装型企业、区域性企业,其中充斥90%以上的三无杂牌。品牌乱战异常激烈,但手段并不高明。除传统家电品牌的净水机能形成体系营销外,大部分品牌仍是占据某一局部市场如小区售水、商务用水;或某单一营销手段如会销、直销等,进行销售。总体而言,知名品牌赚名声,会销直销品牌赚暴利。
4.普遍无研发,只能微创新。国内净水品牌普遍研发实力较差,只有少数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全产业链生产能力的企业很少,大多数企业只能“微创新”或者“造概念”,即使这样的微创新也会引得企业之间相互抄袭模仿,跟风推新品。
5.推广没方法,品牌短寿命。3年前,净水行业重渠道轻品牌;今天,轻渠道轻品牌。重渠道,却不能提供有效的销售模式;轻品牌,往往打不了持久战。而净水行业,实则是一个长链条的重行业。我们发现:畸形的品牌战略,以致整个行业尚未形成强势的终端消费品牌,缺乏标杆企业。
纵观净水行业,有从容心态的企业并不多。在智旗看来,这是一种病态的“高速发展”,无疑是建立在环境恶化的“天时”之上,某种意义上,等于是靠天吃饭,是环境“恶化”的红利。不解决上述隐患,整个行业就停留在低层次竞争,搭“顺风车”的企业会越来越多,而无法真正做大、做强。借鉴家电行业,彩电、冰箱、空调、洗衣机,都是从小到大,从乱到治,从几千家到几十家的渐进有序竞争,相信净水行业亦不会例外,只是时间问题。
2016年,关于净水,有两个政策值得注意:一是《反渗透净水机水效限值和水效等级标准》,这是目前水行业中唯一具有强制效力的标准,将对净水行业产生深刻影响;另外,国家质检总局调整了净水机质量管理模式,加入政府抽查、消费者查询,这将对所有品牌的销售产生重大作用。这两个政策释放出一些信号——净水市场的混乱状态将要终结,部分企业将被清洗。
<编辑.陈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