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管理-770PX*90PX
当前位置:主页 > 净水器品牌 >

将污水“资源化” 彰显中国创新力量

碧水源一直致力于成为国内污水资源化事业的领军者。污水资源化,“一把钥匙开两把锁”,能够同时解决水资源短缺及水环境污染的难题。

上期转载关于污水资源化的相关文章后,获得诸多好评。在此特别转发2011年《中国科技产业》记者郑明专访碧水源董事长文剑平关于污水资源化的一篇文章。

将污水“资源化” 彰显中国创新力量

(图片来源:碧水源净水器公众号,侵删)

一根洁白、纤细的管子,上面布满了相当于头发丝 1/700 大小的圆孔,每平方厘米上的圆孔数量达到 20 亿个左右,分布均匀,大小一致。将这些具有亲水性的管子做成膜片,再做成膜组器,放入污水池中,污水通过膜片进入管子以后再出来,就变成了清水。这样的水,达到了高品质再生水的标准。“在有这个技术以前,没有人敢说能把污水变成高品质景观地表水,但现在这已成为现实。”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文剑平如是说。

文剑平是中国膜生物反应器技术(MBR)行业的先行者。1997 年,文剑平毅然辞职赴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攻读市政工程水资源管理专业博士学位。2001 年,他从澳大利亚学成归来,在中关村海淀园创立了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碧水源),专注于发展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污水资源化技术,致力于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的双重问题。文剑平的这一选择源于他在担任科技部社会发展司环境处副处长和中国国际科学中心副主任期间,了解到中国水资源不断恶化的严重性以及发达国家水资源保护的先进理念和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这些坚定了他选择这项事业的决心。

在文剑平看来,解决水污染问题的关键是将污水“资源化”,而膜生物反应器技术是最佳的选择。由于该技术在中国是一项新技术,文剑平聘请国外专家以及国内专业人士组建了研发队伍,攻克了 MBR技术领域的三大国际难题,实现了膜材料制造工艺和配方技术、膜组器设备设计与制造技术、MBR 污水处理工艺技术的突破。公司生产的 PVDF 中空纤维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打破了国外企业对这项技术的全面封锁,结束了我国 MBR用膜依赖进口的历史,并实现规模化生产,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自主研发并生产高品质PVDF 膜的国家。2009 年,碧水源自主研发的膜生物反应器组器系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列入首批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被科技部等五部委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以及北京市自主创新产品。碧水源已经逐渐发展成为我国 MBR 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奠基者,在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技术的尖端领域跨入了世界前三强,比肩美国 GE 和德国西门子公司。

碧水源自创立以来,在文剑平的领导下,已承接了超千项污水资源化工程、百余项安全饮水和湿地工程,包括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引温济潮工程、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龙形水系自然水景工程、国家大剧院水处理工程、太湖流域治理、滇池流域治理、南水北调丹江口水源保护地治理、海河流域治理、新农村建设等多项重大工程,每年为我国新增再生水和节约水资源近 10亿吨,对北京市和全国的节能减排、水环境改善以及缓解水资源紧张局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走中国式自主创新道路,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突破传统治污理念和技术,采用膜生物反应器技术,走污水资源化发展之路,始终是“碧水源”孜孜以求的愿景。在文剑平的带领下,碧水源立志做世界 MBR 技术的领先者,在全球视野中彰显巨大的中国创新力量。

(点击观看碧水源净水机新品宣传片)

(文章来源:碧水源净水器公众号,侵删)

<编辑.陈众>
Tags:

  • 关注微信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号